• 您有多久没有读过一篇长文了?那些记忆中有趣的博客还在更新吗?博友圈是博客人的专属朋友圈,连接还在写博的博友,让那属于文字的时代延续光辉!

岁月流年,白云悠悠

上海之行还没有记录完,索性一次性把其余的地方给码出来。8月17日抵达后当天下午去南京路,新世界。这里有一个柯南的动漫展,Coco所喜欢的。走在这里,看着新世界,还有旁边的丽笙酒店,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七个月前的一月份,当时还在这里开过会,斗转星移,再次来到这里。本以为上海会很热,结果这一周成都赶超了上海,更热。 8月18日去的武康路、城隍庙,外滩坐轮渡,去了三件套,登上了上海中心。在武康路上,遇到瓢泼大雨。第一次感受上海的雨,躲雨、听雨、喜雨。去城隍庙,豫园已经四点关门。沿着九曲桥,望着头顶白云朵朵,念着天上老神仙。吧嗒吧嗒走啊走,外滩的轮渡2元钱,人是真多,飘飘荡荡到了对岸。三件套高耸入云,登上海中心,排队久久。登顶,夜幕,思绪纷飞。 8月19日去了海昌海洋公园,印象最深的便是虎鲸表演。硕大的体型,聪明的大脑,随着人的指挥翩翩起舞。当然,逃不脱的食物诱惑,那一桶一桶的鱼儿美食。还有人鱼的表演,白鲸的表演,对了还有憨憨海豹的表演,虽然人挤人,但是很值得一看。那些电视里面的动物表演,第一次出现在现实中,非常精彩。在每一个瞬间,人与自然是一体的。那么美,那么和谐。 8月20日上午去了上海自然博物馆。依然,人人人。回想,馆其实没多大,人太多,走不动,前前后后四个多小时。里面动物标本很有趣,比如下面这个猴子,还有狮子,一个个表情啊,真的是苦大仇深,逗逼可人。还有化石,或乌龟、或小鱼,穿越时空的相遇。再一次感受到人与自然是一体的,我们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新陈代谢,循环往复。下午至四行仓库。 8月21日,上海迪斯尼。人多到没玩到几个项目,净是在排队,比如玩飞跃地平线,直接排队两小时,当然还是值得,飞跃星辰大海,很刺激。加勒比海盗也是排了一个小时左右,真的非常立体,海盗大战,身临其境。至于热啊,这个真有些夸张,上海结束,看看肤色,那真的是黑白泾渭分明。末了,夜色,大雨,还好穿着拖鞋,自然...

[完整摘要]

开学咯

其实九月七八就开学了,这几天安顿下来了才准备写这篇日记。 复试结束后尝试联系了几个导师,不是没有回复就是招满了,后面索性不联系了等着开学双选会再确定叭。暑假在群里看到大部分学生都联系了导师还是挺焦虑的,也不知道最后会剩下什么样的导师。 终于开学前几天群里发了还有招生名额的导师,找学长打听了些情况果断联系了我现在的导师,邮件发过去没几个小时老师就回复啦,开学后发现我的导师是很不错的!哈哈哈哈哈确实很幸运,听同门说导师本来就俩名额,复试完就没名额了,开学前几天突然通知是有4个名额,幸亏我在通知后就联系! 开学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学校真的很大,第一天晚上直接走了一万七千步,去了n个地方拿快递,累死 不过学校提供了一个月8.9不限量的美团单车会员,还是很方便的。 开学后一直没和导师见面,直到这周三的时候导师才给我们安排了工位和一些任务,这就是我们的学院楼和实验室工位啦。 我负责做机器人的视觉识别的性能优化,现在的识别帧率一直只有三十多帧,NPU也只有单核在跑,另外两个核心没动。后面整了半天发现模型本身不支持多核,又研究怎么转换多核模型,结果也没成功,最后直接创建了三个同样的模型分给三个核心,推理的时候轮流使用不同的核心,一通操作最后成功把代码改成了单核利用51%变成了三个核心每个核心利用率17% 最后发现,注释了识别推理相关的代码还是只有三十帧左右,所以利用率低不是代码问题,是模型用这么多npu就足够了,然后调用相机参数发现相机是30帧的 学校 这是在宿舍拍的,可以看到长江~ 这是图书馆,但是研究生好像基本不会去嘞,还是要去实验室工位。 食堂也有霸王茶姬,瑞幸,KFC啦

[完整摘要]

定格,追光

上周六到今天,整整一周。有幸参与到中心主任训练营的全程会务工作中,从六月至今,三个月的准备时间,想来走过的路,历历在目。此刻,心里几多怅然,如果说身体上的累还是可以通过休息来消弭,那么心灵上的失落感则需要漫长的时间去释放。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时间点戛然而止,2024年9月14日,就是这样的,带着不舍,定格。 昨晚和同事吃饭时候还在想,若要再聚,不知何时。江湖路远,互道珍重,各自安好。越来越喜欢天上流动的白云,自然,闲适,或许这就是闲云野鹤。每个人都有着一颗逃离世俗的心,看着云朵,想着天上的老神仙,时而是云,时而是雨,时而是雪,时而是……飘飘渺渺,四海为家,寂寥寂寥,韶华易逝。月明中秋,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早上,在酒店电梯门口排着张照片,浮光掠影,潦草如斯。这段时间,有空就听几句老师的授课。林林总总,大道至简。很多时候,不要浮在表面,需要沉下来,要思考背后的底层逻辑,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每每觉得没有能量,或许累了,需要大睡一觉。或许,我们更需要站在有光的地方,这样才能看见光,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路,是自己走的。 一周,扦插的小苗已在生长,之前还担心会枯死,没想到长得怪好的,看着美好,神清气爽。很多时候,我们莫把前路当绝路,不让往事成心事。需要洒脱一些,自信一些。觉察我们的念头,觉察升起的情绪,但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我们需要念起即觉,觉已不随。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回到最单纯的初心,在最空的地方安坐,让世界的吵闹去喧嚣它们自己吧!我们只愿心怀清欢,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

[完整摘要]

澳门 City Walk:感受精致濠江

在决定去澳门之前,我对这座小城的印象仅限于大三巴、官也街、葡式蛋挞、何鸿燊,以及七子之歌里那句“你可知 macao 不是我真姓…”。但当我亲自踏上这片 33.3 平方公里的土地时,才发现这个中国最小的一级行政区,竟然充满了独特的韵味。 对澳门的第一印象 这次我是从香港乘坐大巴从港珠澳大桥进入澳门。在此之前我就对查阅过资料,了解到澳门面积不大,只有 33.3 平方公里,而北京二环内的面积有 62 公里,近乎澳门的两倍。澳门行政区域内包含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澳门的陆地面积是经过长期不断填海逐渐扩大的。澳门与珠海隔河相望,如果说两地“鸡犬相闻”那好不为过。澳门与内地的距离远没有香港与内地那么远。 从澳门妈阁山眺望对岸,珠海近在眼前。珠海和澳门以前山水道相隔,距离不过 300 多米。 从澳门远眺珠海 澳门半岛是老城区,街道上车水马龙,留给行人步行的空间十分有限。 澳门半岛的街道 城市漫步:City Walk 步行到大三巴牌坊,它是圣保禄大教堂前壁遗址,位于花王堂区炮台山下,左邻澳门博物馆和大炮台。牌坊总共有五层,主要以花岗岩建成,宽 23 米,高 25.5 米,坊前有 68 级台阶。大三巴牌坊位列“澳门八景”之首,2005 年,包含大三巴牌坊在内的“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前往大三巴的街道 在前往大三巴牌坊的路上经过一段小吃街,街道上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因为当天的天气比较炎热,再加上小吃街上散发的牛杂、猪肉铺、蛋挞等的味道,让人心里五味杂陈。原以为大三巴牌坊前会有一块开阔的广场,没想到只有台阶,而且台阶上还坐了很多人。 大三巴牌坊的背面还在施工 在炮台山上可以俯瞰澳门半岛。 从炮台山上俯瞰澳门半岛 此地不宜久留,我继续拾阶而上,前往主教座堂。 主教座堂 澳门的街道上可以看到,墨绿色的防撞柱,嫩绿色的墙,明黄的建筑,配色让人眼前一亮。 大堂附近的建筑 还有西望...

[完整摘要]

博客新解

起初是即刻用户李继刚在即刻上分享了一段 prompts,主要用途是将一个汉语词汇进行全新角度的解释,鲁迅风、罗永浩风等等,最后还能生成 SVG 卡片。一经发出,在即刻、Twitter 上受到了非常大的关注和热度。 网友借此机会制作了一个名为汉语新解的网站,输入“博客”二字,它生成的解释狠狠地打了我们每个博主的脸,又深深地揭开了我们身上的遮羞布。 博客,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自恋展览馆,人人都是馆长,却鲜有参观者。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谁也没有主动戳破。博客在心中有不同的解释和概念,个人自留地、日记本、自我空间,本质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平台,好听点叫独立博客,直白点就是自恋展览馆。 我以为我写得有多好,看完一本书、一部电影,便能才思如泉涌,洋洋洒洒几千字的见解;我以为我写得有多好,像记录流水账一样记录每一天的生活,准确来说我的生活就是流水账;我以为我写得有多好,发现热点,追逐热点,从别处拿一点、头一点,最后拼凑成自己的内容。人人都是馆长,人人都声称自己展览最好,展馆外观壮观、亮丽,设备齐全,但鲜有参观者。 写博客没有意义,对别人来说没有意义,最大的意义也就是写博客本身,完成了“写”,这一项工作。再自恋一点,即写博客对自己的意义,记录生活也好,记录学习过程、工作经历也罢,我相信能真正从写博客中领悟到意义的人少之又少,像大多数人一样,我过去沉溺于各种建站程序的尝试、模板主题的尝鲜、插件功能的体验,直到近段时间才明白写博客最重要的是写,但这远远不是写博客的意义,我还在追寻中。 那我还会继续写吗?当然继续。以上的这些,都是自嘲,没啥意思,都是自嗨。感谢汉语新解,让我了解到延迟退休的另一种解读,感谢汉语新解,让我对博客以及写博客的自己有了更新的认识。 以上内容发布于我的自恋展览馆——印记,我是馆长小胡。 《博客新解》最先出现在印记。

[完整摘要]

南京-上海-杭州-苏州 之旅

前言 6月份张晶晶和我说,下个月有可能要帮忙送她闺蜜和她闺蜜的姑娘去她南京工作的地方玩几天,然后我俩再把她姑娘带回家,她自己留在南京开始工作。 既然有这个计划那就开始研究研究旅游的攻略,只不过断断续续一直到出发前也没太确定。 临近出发的时候我给张晶晶说,这次来一场特种兵旅行吧,我看着 南京-上海-杭州-普陀山 这几个地方离得挺近的,又都是想去的地方,这次尽量都去看看,张晶晶同意此计划。 这次路途单程900+公里,计划11个小时到达,因为是开车,所以东西带的稍微多一点。 带了一个行李箱装衣服,一个双肩包装笔记本,我和张晶晶一人一个随身包,两个对讲机(这次去的地方都是在城市里,所以拿了两个公网对讲机),一个Action4,一个Pocket3,两个小充电宝,出发前手里正好有超市的满200减50的优惠券,又买了150+的零食饮料。 初步计划是先开车到南京张晶晶闺蜜的小区,把车停小区里,不好带的东西放她家里,后面去别的城市坐高铁,就不用开车了。 第一天 2024年07月12日中午12点开启了我们的自驾旅行,一路上都在吃吃喝喝,张晶晶突然想起应该把唱歌的话筒拿着,一路就可以唱歌了,一路走走停停,发现临沂服务区,真不赖,里面设备,环境都不错,完全可以是一个打卡小景点,晚上6点在临沂吃的烧烤,烧烤味道还不错。 稍微休息了一下就继续赶路了,8点就到达江苏界了,9点左右就开始下起大雨了,一直到10:30一路都是大雨,突然有一声很大的声音,以为是车出问题了,就在八仙台服务区停下来检查了一下车,这雨一直断断续续下到南京,12点终于到了张欢住的地方了,简简单单收拾了一下睡觉。 第二天 早上八点开启了我们今天特种兵打卡了,先吃了一个早点,我们打车到了鸡鸣寺,发现有个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本来以为需要预约进不去,结果捡漏成功,鸡鸣寺打卡了。 又去了玄武湖,已经下午1点了,这边的天气真是闷热,打算找个地方去吃...

[完整摘要]

东莞可园

粤中四大名园,去年介绍总结了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群星草堂),现在把东莞可园和顺德大良清晖园续上。 “粤中四大名园”说法的最初出处不详,但在夏昌世和莫伯治合著的关于岭南园林的开山之作《岭南庭园》一书中,就有此说法了。值得一提的是《岭南庭园》一书既是开山之作,也是有关岭南园林的扛鼎之作。夏与莫两位老先生是民国以降华南地区建筑届宗师级人物。 广东,岭南地区一般指五岭以南,西江流域,其中粤中及潮汕两地经济兴盛,市面繁荣,多商贾官宦的园林。因年代久远,现存园林中上溯至道光,嘉庆年间的无几,大多是清末的。潮汕地区因与闽南毗邻的缘故,园林多受江浙影响,比较富于江南风味。如此广东,岭南园林风格主要由粤中园林为代表来体现,最著名者就是上述粤中四大名园,继而可以引申为广东四大名园,岭南四大名园。至于有些资料将顺德清晖园列入中国十大名园之一,似乎牵强得很。如果一定要从岭南园林中找一个代表,我认为应该是番禺南村余荫山房,或者东莞可园。(当然这些园林都有各自的问题,缺陷。以后写篇关于岭南园林的读书笔记。) 可园的园主人是张敬修(1824年-1864年),字德圃,亦作德父,广东广州府东莞县莞城镇博厦人。历史上还有一个与他同名同姓的人,即有明一代最著名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的长子。按照惯例,张敬修早年花钱捐官,因剿匪及镇压太平天国,最后官至江西按察使,兼署江西布政使。 早期资料一般认为可园开始营建于咸丰六年(1856年),现多认为是始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五月。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在广西官任上,因剿匪计策不被采用,张敬修以弟亡母病归东莞,开始营建可园。这是张的第一次“起落”。咸丰六年(1856年)五月,在与太平军水战中受伤,张以养病回莞,这是第二次“起落”。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署理江西布政使任上,以病退休,回东莞可园休憩,这是第三次“起落”。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张病死于可园,...

[完整摘要]

不看报纸

最近读李叔同(弘一法师)的文集《悲欣交集——李叔同人生感悟》这本书,里面弘一法师谈到改习惯的事情,是1933年秋在泉州承天寺演讲时候的文字。其中说到和学律的道侣一起改正的七条习惯,其他的都不说了,我觉得其中一条叫作不阅报纸值得我们借鉴: 各地日报,社会新闻栏中,关于杀盗淫妄等事,记载最详。而淫欲诸事,尤描摹尽致。虽无淫欲之人,常阅报纸,亦必受其熏染,此为现代世俗教育家所痛慨者。故学律诸道侣,近已自己发心不阅报纸。 在1933年那个时代,社会上的娱乐方式很少,有也大多和勾栏瓦舍有关,所以,对很多人(特别是出家人)来说,阅读报纸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种休闲的方式了,但是资本的特性决定了,报纸如何赚钱如何写,如何吸引眼球如何写,那么详细记载杀盗淫妄也就不足为怪了。 现代人娱乐方式多样化,看报纸的反而是少数了,但是道理确实相同的。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个时候媒体还是少数,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当代,很多网红为了博眼球,不惜造谣,拼接,满口谎言、制造焦虑,目得和之前的报纸一样,就是为了流量,为了赚钱。很多女性博主(姑且成为博主吧),拍得所谓的段子,句句不谈性,而有处处暗示性,还有些作品更是突破了作为人的底线。 老刘在《闲时多读佛经》这篇文章中也谈到,经常沉浸在短视频中的人,往往更容易脾气暴躁、耐心不足,现在的社会之所以大家都这么浮躁,戾气这么严重,和短视频的普及不能不说没有关系。 老刘认为,短视频有以下几点罪状: 沉迷与上瘾:短视频平台往往采用算法推荐机制,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行为习惯推送内容,这种个性化推送容易让用户陷入无休止的浏览中,导致时间管理失控,影响学习、工作和社交等正常生活。 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短视频制作门槛相对较低,大量内容涌入平台,其中不乏低俗、暴力、虚假、误导性强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对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观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模仿行为,造成安全隐患。 隐私泄露风险:在短视频...

[完整摘要]

游 沈荡镇

8月中旬的时候又出门自驾了一趟,算是一次短途自驾,顶着39°的高温,和爸妈一家三口来了趟说走就走的自驾,环杭州湾开了一圈,主要其实是我想去逛逛沈荡镇,所以就来说说沈荡吧。 和无数江南小镇没什么差别,不过沈荡镇因为作家余华的关系,倒是有了几分与众不懂,跟着余华的文学地图游沈荡,可以发现很多小惊喜。 沈荡距离上海124公里,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那天又是特别热的一天,所以我们早上到达沈荡的时候,基本上没什么人。胜利饭店里的员工正在准备午市的菜品,耳边除了燥热,就是知了的叫声。小镇上没有什么餐饮,天气炎热,市井萧条,唯独树下屋间有一家咖啡馆,暑气难挡,买了一杯冰咖啡解暑,现在的文创周边真是随处可见,小小的一杯咖啡,显得不那么普通了, 和周边的景致天然合一,顿时有了那么一点精致感。 除了余华的作品出名外,沈荡镇还有一家至今仍在制作酿造酱油的厂,也是一个必到之处。据说光绪年间就开始酿造酱油了,目前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真正的酱油酿造工程,酱油厂的后院里放着好多大缸,里面是已经发酵的黄豆,烈日炎炎,就这样晒在太阳下面,我很好奇,难道这样不招苍蝇吗?确实也是没见到苍蝇。大概有50几个这样的大缸整齐排列,每一个都装着满满的发酵物。工作人员说这边还是在用这种古老的方式制作酱油,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所以产量也不高。同时这边也有酿酒生产线,也一样是有传统工艺,甚至可以看到老年工匠注意检查修复酒缸的过程,对我来说算是头一次看到。这里有个销售部,售卖此地出产的酱油和老酒,我们也买了一些,除此之外还有白酱油牛乳风味雪糕,也是不错的文创产品,至少我觉得磨具和雪糕的配料表都很不错,还挺好吃的。 这样的小镇还有个创意园区,是在一个粮仓旧址建造的。一间书店,一间咖啡店,对门开着,一下子文艺气息拉满。余华的书摆满了书架,理想国的全套也很吸睛。要不是还有下一站目的地,我真想在这里泡到晚上。沈荡镇的这几...

[完整摘要]

再回北京

自从退伍之后,就没怎么回过北京。除了办内蒙老匡案件的时候,经北京转过车。转车还挺饥荒(河南方言,指“着急”、“赶”),北京西下车后,要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赶到北京朝阳站。好在出租车师傅很给力,也很友善,没有因为我们催促而破防,更没有暗地使绊子,提前二十多分钟把我们安全送到,甚至给我们留出了在车站吃顿快餐的时间。 那次是第一次乘高铁到赤峰,也是最后一次。我们惊讶的发现,高铁到赤峰去,竟然比飞机还要方便的多。老匡的案件,绝大多数时间在元宝山区——当地人称平庄——兜兜转转。而北京到赤峰的高铁,直接经停平庄。倒比飞机飞到赤峰,再走回头路到元宝山方便多了。可惜(这俩字怪怪的,老匡看见了估计要骂人)那趟过后,老匡的案子便顺利解决了,说这辈子有点太远,但至少在可预见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大概不会再往内蒙去。 迄今为止,去过两个山海关以外的城市。一个是葫芦岛,另一个是赤峰。两个城市我都挺喜欢的。人不多,城市也不大,生活节奏不快,人也都很友善。尤其这些地方,冬天既够长又够冷,一次刚过十一到赤峰去,竟然已经开始集中供暖,一年中有大半年都能窝在屋子里吹暖气,很适合我这种 i 人。现在人都流行到南方养老,我却觉得往北方去也不错。如果将来,我能靠一根笔养活自己了,我可能会找个极北小城,住上个三两年,好好体验一下生活。 这会来北京,纠结了很久,是坐高铁还是坐卧铺。 高铁是真快。最快的车,俩小时就从郑州飙过来了。甚至感受不到出了省。普铁现在也不慢,十几二十年前,到北京首选夕发朝至的卧铺车,晃晃悠悠一整夜,第二天一早七八点钟到北京。然而现在普铁也跑快了之后,形成一个很尴尬的局面,想在车上舒舒服服睡一个囫囵觉是很难了。要想晚上赶车不熬夜,就得忍受凌晨四五点钟早起下车。要想早上睡到七八点自然醒,晚上就得熬到一两点再赶车。 最终一气之下,买了个白天的卧铺。十一点半上车,下午六点十分到。反正坐高铁也得搭进去...

[完整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