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陕西师范大学参加了“县域学前教育发展研讨会”,这是一个大型的园长论坛,来了许多位熟知的园长,遇见后自然会有很多个共同的话题。 大会组织者要求我报告的题目是“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我不知道在各种场合下讲了多少遍这个话题。这是一个比较“泛”的题目,可以从许多个切入点去讲,但是我还是选择了“老生常谈”,谈一些最简单、最核心、最不带“忽悠”的内容,因为这样更经典、更本质,也更贴近教育实践。 我从事幼儿教育40年了,主攻“幼儿园课程”这一领域,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各种视角去思考幼儿园课程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去做和做得怎么样。对于幼儿教育的其他领域,我也涉猎了一些,但不多阐述自己的意见,因为那些不是我的研究主攻对象。 我不知道为什么大会组织者又让我讲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我发现近来人们的关注点又回到了这里了,多个会议都邀约我讲这个话题。也许这是一个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也许这是人们讲的最多,却最多引发幼教实践者疑惑、纠结的话题,也许这是一个……, 我的报告引发了全场许多次掌声,自发的、热烈的掌声,我不知道是何原因,因为许多年来我一直就是这样讲的,内容虽然有所更新,但是观点基本不变。 会议结束后,浙江师大的吕耀坚教授跟我讲,他曾许多次听过我的这个报告,但是每次都有新的感受。河北保定一位资深园长给我发了一段微信,这样写道“朱教授以茶道、大米和绿豆的比喻让我明晰了幼儿课程开展中的众多疑问,尤其是预设与生成、游戏与教学、识字与小学化等不知何去何从的难题,给了我们强有力的支撑,为我们指明了未来课程的发展方向,让我们坚定了自己内心的信念,挺起了腰板,可以大胆地告诉自己:原来我们这么想这么做都是对的,可以坚定的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