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我发朋友圈是频率越来越低,从二十一二岁时,一天三五条,到现在的几乎几个月发一条,为何如此,我做了一些总结和分析。 年龄和内容 早些年我发朋友圈的频率非常高,几乎是一天三五条,仔细查阅了内容,大致上分为「美食、感慨、撕逼、祈愿、晒身材」,当时的内容其实是无所谓的,基本都是想到什么就发什么,无所顾忌的状态,评论也是一片调侃、附和、讨论。后来随着年龄见长,所发布的内容也慢慢变成了「工作、活动、秀恩爱、感慨、日常」,评论区的内容也变为了点赞、表情(👍👏😅😂)等,再到近两年,朋友圈的文案也越来越简单,比如听到一首好听的歌,以前需要写上三五十字的感言,伴随着bgm煽情到自己险些要哭出来才好,一番云雨斟酌下,语重心长的按下发布按钮,然后就是静静的等待右下角的新消息角标。现在的信息只是为了发送而发送,缺少了二十岁时的仪式感,也不需要附和。 说到附和,其实不装逼的说,我还是期待附和的,无论是二十岁还是三十岁,要是踏马的都不需要附和,把要发的内容存记事本里就好了啊,就像我在写博客,不需要附和我开什么评论区,弄什么「关于我」界面,我也从不赞成「写博客是写给自己看的」之类的观点,博客圈,我暂时只佩服两种人:一是整站关闭评论,连踏马个邮箱都没有的,二是关于我界面写他个千八百字的,前者是狠人,后者是狠人中的狠人。 有些跑题了。 关于朋友圈的内容,在不同的年龄,呈现出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我想这是因为「阈值」的改变,从前车马慢,我们可以耐下性子去了解一个人、一本书、一首歌,三十岁后,生活磨平了我的菱角,我今年买了十几本感兴趣的书,至今他们有的连包装都还没拆开,为何不拆,是真的没有心思,试想照顾了一天孩子,晚上孩子终于睡了,哪里还有心思捧起书来静下心看呢,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成了这段时间最适合的「电子榨菜」,我知道这很不好,所以我试着写博客。 朋友圈≠朋友,圈 前天我和小x刷抖音时,看到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