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艺术博物馆」的摘要信息

北朝艺术博物馆位于复建的明堂内。北朝艺术博物馆展览分为七个单元,分别是:妙相庄严、石雕气象、卤簿庄穆、魏碑风骨、彼岸世界、殿堂华章和生活百态。这些展览集中展示了北朝时期的珍贵文物,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历史上这一段多姿多彩的时代。 什么是明堂? 那么什么是明堂呢?你是否还记得木兰辞里的“归来见天子,天子明名堂”呢?这就是那个“明堂”了。 根据这里的介绍说,明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礼制性建筑,是古代帝王祭天祀祖,举行朝会、 庆赏等大典的场所,是礼制文化的载体。 北魏明堂于太和十年孝文帝下诏建设,太和十五年,即其亲政次年完工。这一浩大皇家工程从筹建到完工历时五年之久。北魏末年毁于兵火。2010年大同在北魏明堂遗址复建了一个明堂,现作为北朝艺术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 Watch video “Mingtang” on YouTube. 妙相西来 佛教自两汉时期传入中国,逐渐引发了立寺建塔与开窟造像的热潮。五六世纪,造像风潮在北方盛行,标志着佛教深入社会的各个层面。信徒们以个人、家庭或寺院为单位,集资造像,推动了石雕艺术在北朝的鼎盛发展,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公元一世纪,迦腻色迦王提倡佛教,形成受希腊影响明显的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其主要特征是身披通肩袈裟,衣褶厚重,结跏趺坐,手印为禅定或施无畏印,面部宽额广颐,鼻梁高直,头发呈波纹螺旋状。 公元四世纪,笈多王朝时期,佛像造型为印度人形象。犍陀罗艺术、秣菟罗艺术随着佛教的向东传播,逐渐传入中原。其主要特征是袈裟轻薄透体,衣纹细密平缓,背光布满雕镂精细的莲花纹,佛座也出现莲花样式。 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日益发展,佛像雕造兴盛。除了建寺造佛像外,还开凿了大量的石窟,代表性的有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云冈石窟的早期造像,面相方圆,躯体健壮,深目高鼻。 孝文帝时期的造像, 受“秀骨清像”本土化风格的影响,融合南北,出现...